只要真正懂得電視製播工程、見識過日本或海外虛擬影棚,乃至像我這般「眼球愛吃HD高清畫質螢幕美色」的電視人而言,壹電視以「高清紅顏」問世被斥資興建,是我對黎智英另眼相看,乃至立正尊敬的一大主因。
壹電視草創之初,許多我電視新聞圈的好友、後輩與學生,也都陸續進駐效力。甚至兩年前,我也曾以「專家學者團」獲邀去參觀壹電視,並且與高層座談提供建議。
我的電視生涯,一直是電視新聞圈公認的「怪咖」。從我年輕為TVBS開台效力,後來負責鳳凰衛視台灣草創、乃至到雅加達力寶集團做媒體項目;我所有的「開台經驗」已經告訴我,壹電視所將面臨的關鍵挑戰,豈是我等學者專家之姿給的啥的「無聊狗屁建議」!
「一個新電視台,以及所屬的電視頻道,要如何才能活下去?」我後來早已滄桑練就了這般電視圈的青樓老鴇心態。畢竟「電視台紅顏再美,豈是躺在床上咬著玫瑰花,就能幸福一輩子的?」
當我參觀完壹電視的所有樓層,不聽人員的解說簡介,只是淡淡問了壹電視內負責製播的好友兩個問題:
首先1.,作為非傳統線性製播環境的播出系統都是電腦化,針對「當機」的主、副控的「備份系統」(Backup System)為何?
其次2.,既然高清一次到頂,「影片資料庫」的Archive如何設計?採取哪一種可以配合台灣新聞採編流程的資料庫系統?
好友立刻捂住我的嘴,死命叫我千萬不要發問!
壹電視,有一個美麗可見的HD高清畫質的「紅顏軀殼」;但無論設備系統設計思路,乃至節目製作創意手法,仍然一如過往,還是台灣歷來「土法煉鋼」無別!
許多節目製作的好手,後來也相繼接受黎智英的邀請來做節目。但眾所公認,除了奢華的製作預算與大牌酬勞,半數以上的節目內容創意只在台灣島內有效,猶然是難以「妙驚四座」!
壹電視的「紅顏坎坷」,幾乎是在黎智英慷慨的傾力支持中,諷刺而乖揣的展開。
比如,電視製播系統圈的內行人都知道,黎智英規劃HD高畫質設備投資,當初被人「狠狠坑了一筆」!趁著香港、台灣兩地製播主管溝通不良,數億元的採購設備遭外人輾轉成立「代理公司」高價轉售;如今這些公司八成早就倒閉歇業,人去樓空!
某些節目製作人與黎智英談過後,提出天價製作費,節目或戲劇最後被諷為又爛又扯!
至於牽涉壹電視命脈,當中最關鍵的「有線電視入頻上架」問題,則是被當年執行的主管樂觀或敷衍的信息所欺瞞;黎智英最終沒有抓緊時間,錯失了一鼓作氣達陣或者與他方策略結盟合作的機會!
當然在此同時,壹電視當中的主管與員工,相較於其他電視台普遍「老神在在」的氣氛,辦公室內的氣氛明顯更為精勤努力;尤其是新聞部。
即使後來節目或新聞的製作預算逐漸緊縮,從我的專業角度來看,壹電視單單在「鏡面包裝」上持續推出創意不懈的電視頻道,就令我十分欽佩。
真正經營過電視台的人,都知道電視上那分分秒秒的畫面,無不意味著,那是分秒「將大筆金錢噴像天空然後消失無蹤」的事實。
電視螢幕上的一切確如紅顏,誘惑、煽動、邀請的透過一切手段,交換著人們凝視的「眼球」與「時光」換得「收視率」;再藉由收視率,取得廣告業主的媒體宣傳預算。
原本以超越傳統規格一次推頂到「HD高畫質」的投資格局,壹電視最後僅能落得在「網路/MOD」上小眾收視!縱使後來豪氣的免費發放「機上盒」想要改變整個台灣電視的收視遊戲規則,但黎智英並沒有料到的關鍵是:「廣告客戶的保守態度,無法改變」!壹電視再怎麼紅,國內外網路上真的多人看,廣告客戶就是聳聳肩!
縱使「網路流量」及「瀏覽數字」的成長非常明顯,「林益世」等重大新聞事件的獨家披露更是網路爆量優異,但只熟悉傳統電視收視率計算方式的廣告客戶,並沒有與壹電視一起突破窠臼,接受所謂「新媒體廣告效益」的觀念。
壹電視,彷彿一件曲高和寡的「巨幅藝術品」。而藝術品的存在,需要巨大的空間、人力、空調、保險。藝術品一旦存在於世間的本身,就需要無止盡的花費支持!
縱使黎智英對壹電視,賦予了自己空前的夢想之力與經濟支持;但一如「藝術品」就是生來無情吞噬創作者或收藏者的時間、心力、金錢、夢想,黎智英也終於為此紅顏,走到了極限!
壹傳媒收購案日前正式完成簽訂,我始終認為,這次由辜仲諒主導的這件收購案,辜仲諒確實是「真心想經營」!
即使外界有人批評他是「真心想吃掉,向北京輸誠」,這些荒謬無知的指控全然無須在意,因為辜仲諒真正的考驗與挑戰,是在收購完成後才開始!
失去了黎智英以資本與創意澆注的「壹電視」,15億的「賣價」並不表示因為辜大少的垂青,就能順利跳脫「紅顏薄命」。
壹電視生存命脈所繫的「有線電視系統上架入頻」,背後涉及的複雜恩怨江湖,只有我們這種電視老鳥深諳艱辛。
如今,在新的台灣「五大資方」的勢力籠罩之下,壹電視固然入網定頻雖沒有絕對把握,在我看來,雖然只是「時間的問題」;但另外一方面,壹電視的頻道節目與內容即使入網定頻了,嚴格來說也並見得有能打敗其他頻道的「賣點」!
尤其從目前辜仲諒所派駐的新經營團隊的「狀態」來看,明顯感覺還是「生手開車」。
台灣後來各家電視頻道的經營,在「老三台」的時代之後,開創性都超越不了邱復生、王令麟、楊登魁、張榮華、陳剛信這年的頻道經營模式。
從電視專業的角度,我必須說,黎智英算是帶來了革命性的新概念!尤其他從觀眾對於「視覺主導」的核心,所開發出新的電視新聞與電腦動畫的應用,幾乎是領先在趨勢之前。
然而,倘若不是自己「懂電視的老闆」,委請的一般「電視專業經理人」坦白說能做的幾乎都只是「維持」與「花錢」而已!台灣電視圈至今,舉不出一個開發新的「電視經營模式」或「頻道內容模式」的媒體人!這也是為何,任何頻道除了仰仗「收視習慣」,幾乎很難在台灣上百條電視頻道中突破重圍。
事實上,電視台從投資到生存的真正兩大關鍵,從來就不盡然只是非常膚淺的「頻道節目重新策劃」的角度。而必須同時考慮:
一、「設備投資」與「節目投資」如何設計,進行「重點式投資」而非「平均值投資」!不能只是做「預算思考」,而應該做「資本結構思考」,由此來決定電視台所有流程運作與人資源的配置。對此,大部分的電視主管,只會畫「部門組織結構圖」,並且用經驗推算「哪邊至少要有多少人」!
二、「入網、上架、定頻」與「廣告業務、版權收入」應該是團隊竭盡一切、夙夜匪懈去構思籌擘的第一要務!電視台若是巨人,巨人身上流動的血液,就是「廣告、版權」收入!血液不流動,巨人力量再大,也要倒下!。
針對此,這些都是辜仲諒派駐的新經營團隊們,如今正在壹電視內面對的第一波難題。
緊接著「公平會」將進行各種公聽會,NCC也將持續監督,但台灣的媒體產業意識之前衛也之落後,正在於:外界反對者乃至內部員工中的理想份子,從來都忽略或無知於「媒體就是一個產業」!而任何產業,從來都沒有能保證活下去或必然成功的「天賦人權」!
事實上,我多次表達對於辜仲諒的「同情」,主要在於:壹電視內部接手整頓一旦真正「啟動」,「即將呈現在辜仲諒眼前的」,倘若沒有心理準備,將會非常驚悚!包括:
A.當初HD高畫質系統功能半數未彰,其中重要的軟、硬體設備,亟待眼前投資更新的就得要三千多萬以上!
B.有線電視眾家殺聲震天的「入頻上網、定頻道」,年度關鍵談判年底前一定得要搞定!否則就要拖到明年底又要虧損一年!
C.新的「辜家軍」經營團隊,難免「外行人出的主意,比內行人多」!「東想西想」提出大堆新構想,其實都要再花錢。尤其自古以來「任何新東家,總愛推翻舊東家的好東西」!但蠢點子肯定佔了大多數!
D.接手一家「虧錢的電視台」,難免整個從「頻道節目規劃、人力資源配置、業務收入評估、市場行銷推廣」,乃至最抽象的「頻道收視競爭策略」幾乎都要整個重新來過!新團隊與舊團隊之間,虧錢是無情的十字架,大家都一樣慘!
E.「虧錢紅顏百事哀」!原有壹電視各級主管,在理念衝突擴大或新老闆找到人「被迫走路」之前,除了每日新聞的運營工作不變,舊團隊被要求提出的報告就能搞死人!無奈的是,所有「由下向上」呈報的評估分析或調整方案,也無一不都是要新東家「速速花錢改善」!
我幾乎可以預見,到今年農曆年前,整個壹傳媒收購交易前後,壹電視內部難免持續「飄浮著透明的焦慮氣味」,無法紓解。
辜仲諒方面,我相信他並沒有上述的思路背景與心理準備。辜仲諒強烈希望獲取新的「媒體舞台」的動機,讓他僅見壹電視的「紅顏綽約猷憐」!卻難以理解為何「紅顏命運坎坷」。
而如今辜仲諒雖然緊擁紅顏,卻也得要從後續的「虧損投資」,乃至日夜操煩著「內外部的抗爭壓力、官方態度不明」的壓力。壹電視一直被辜仲諒的多數朋友認為是「花錢傷身」的買賣,如今他必須以自己肩挺更超越黎智英的「真愛,皺眉輕撫紅顏之淚」!
事實上,對照著「蘋果日報、壹電視、爽報」的持續保持原狀,「壹電視」終究毫無懸念的,必然後續將會有主管及部門人員的汰換,這也實屬正常!
以過往電視圈的經驗法則,任何新團隊與舊團隊磨合的蜜月期,三個月差不多也就會到「相互忍耐的期限」了!除非新團隊自知己之不能,願意多構思下去。
但辜仲諒的壹電視與王雪紅收購的TVBS不同在於,TVBS終究是買來就賺錢的!
我想,等到辜仲諒的第一波震怒:「為何還要花這麼多錢?」一出,壹電視的內部,也就將要展開收購案後真正的「人事大遷徙」了。
壹電視展現新紅顏的微笑,與告別舊紅顏的垂淚,將為這家命運多舛、令人敬佩卻又令人同情的電視媒體,更添人間滄桑幾分!
